襄城区法院庞公法庭庭长钱丽事迹材料

来源: 队伍教育整顿办公室 时间:2021-03-24 10:33:46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副庭长到庭长,20年来,我扎根基层一线,直面人民群众和辖区企业的矛盾纠纷。

20年来,我始终坚持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以为百姓办实事为己任,把责任、担当、奉献作为座右铭,用公、耐心、匠心生动地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法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一路走来,我初心不改,步履坚定。

公心为民 攻坚克难挑重担

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什么样的品质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公心,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勇气和决心。

近五年来,我共审理了900余起案件,其中很多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我坚信只要有一颗公心,有审慎和深耕细作的态度,没有化解不了的案件。

2015年司法改革结束后,我进入民四庭工作,负责民间借贷等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当时,正是民间借贷案件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时候,调入民四庭短短两个月内就受理了100余件案件。

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纷繁复杂的案件,我没有抱怨和退缩,而是一头扎进工作,埋头苦干。为了尽可能地加快办案进度,让当事人早日实现自己的权利,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处理案件,“五加二”“白加黑”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生病了都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看病上。2015年体检时,医生提出我的一项指标需要住院就医,但这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也没去复查。为了让案件尽快得以公正解决,我始终默默坚持,豪无怨言。

“对于法官来说,天天都是诉讼,天天都是案件,但是对于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只来法院一次。”不管案件是简是繁,法官一定要给当事人一个清晰的回应;他的观点是否成立,都要有理有据有节,在裁判文书当中予以回应。

有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告的诉求应当得到支持,被告知道自己将要败诉,经常找各种理由到法院申辩。沟通多了,被告发现我经常下班时间还坚守在岗位上,被我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最终接受判决结果。正是这种敬业奉献精神,让我创下月结47件案件的最高记录。

我受理的两起合伙纠纷案件和建设工程纠纷案件,均是从其他庭室和法官手中调配过来的重大疑难案件,事实认定难,账务不清,双方当事人积怨很深,动辄上访,甚至原审时出现堵大门现象。有人劝我,别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我相信凭着一颗公心,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当事人,没有解决不了的案子。

考虑到两件案件均存在闹访的情况,处理不好,会出现更大的矛盾纠纷,我在审理过程中,畅通与当事人的沟通渠道,及时安抚当事人不稳定情绪,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取得当事人信任,引导当事人走合法的程序。两起案件不仅顺理审结,在整个审理过程中,未再出现不稳定情况。

近几年,我还妥善处理凤凰温泉、湖北文理学院、泽人教育公司、川惠大酒店、襄城区泥咀粮食公司等近十类涉众型民间借贷系列纠纷案件。我谨慎妥善处理,稳妥化解,尽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这些案件参与人数多、涉案金额大、波及面广,我有针对性地做好涉案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积极参加党委政府成立的专案组,提供法律依据、审判介入等司法服务,有效避免了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了辖区社会的稳定。

多年来,我严把事实关和法律关,公正司法,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切实做到为案件当事人排忧解难,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自2015年以来,我每年的办案质效都走在前列,办案能手、精品案件屡屡榜上有名。

耐心调解 深度融合法理情

我所在审判庭的案件数量一直较多,当事人来提出诉求的也相应多,我再忙也从不敷衍当事人,每次都尽心给出最妥善的解决方案。

当事人理解问题与法律思维有一定差距,难免存在不解和抱怨,面对当事人的情绪宣泄,我花大量的时间去倾听并耐心解答。同事不理解为什么在这方面浪费这么多时间,她却说,让老百姓多说一点,可以让他们充分表达意见,释放怨气;而法官耐心倾听,向他们释法明理,让他们感到被重视,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他们才能更加信任法院。多年来,只要是群众提出的困难和要求,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我都尽量协调处理,积极给与回应,也因此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顾不上陪伴家人和孩子,经常身心疲惫回家,家人对我从不理解到理解,再从理解到心疼。无论再疲惫,只要回到工作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我始终把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首要手段,善于准确把握当事人心态是我办案的一大绝招。对待每起案件我都要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充分了解当事人诉求,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促使无数个当事人摒弃前嫌、握手言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释法析理、用公序良俗教化感人,从未怕过累、从未嫌过烦,我凭籍女性特有的细腻、睿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2020年年底,有名当事人来到我办公室,表示“要是判我承担责任,我就从法庭办公室跳下去”,我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后,耐心进行了疏导,我认真的态度取得这名当事人的信任,之后这名当事人就“赖上”我了,表示“只有我才能化解她的纠纷”。每次来,我都认真倾听,真心给予帮助,经过多次沟通,这名当事人解开心扉、放下心结,表示愿意调解,我又及时与该案的承办法官多次给原告做工作,最终促成调解,这名当事人对我充满感激。

我受理的一起合伙纠纷的案件,经过两次鉴定,时间长达一年多,但双方对鉴定结果仍然争议很大,矛盾激烈,均有坚决将官司打到底的意图。我考虑到原告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疫情给幼儿园造成运营困难,而被告系中小企业投资者,流动资金暂时不足,为了在疫情期间真正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化解突出矛盾,我决定引导双方以调解方式解决。在全面了解双方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诉求差异后,我先从思想上予以疏导,消除双方的敌对情绪,再对赔偿数额组织协商,前后共组织5次调解,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调解后,在我的跟踪督促下,被告已按协议约定的时间全部履行完毕。该案的处理,不仅化解了一件矛盾激烈的案件,也在疫情期间及时保障了原告权益,缓解了运营困难,为其顺利复园提供了司法保障,同时也给被告一定缓冲时间,缓解了其资金暂时不足的困难。

新形势下便民、利民是对人民法院工作的要求,我采用微信短信送达、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调解案件,既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又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人民法院为人民着想的工作作风;既考虑原告的合理诉求,又注重被告的实际感受,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襄阳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起诉的一批案件。这批案件年代久远,很多案件诉讼时效已超过,不好送达,被告大多系下岗职工,经济相对困难,对抗情绪较大。这批案件受理后,我考虑到公告送达隐患多,决定尽量避免公告送达,花大力气向当事人直接送达。其中一件案件经多方查找无果后虽以公告方式送达,但公告后仍未放弃查找被告,该案开庭后,我发现本案担保人与另一件案件当事人户籍地相同,通过联系得知双方退休前系同事关系,后又通过其退休前的单位查到担保人联系电话,但因担保人电话设置了陌生人防干扰模式,一直未能联系上,我未放弃,通过短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担保人做工作,争取到担保人的理解,担保人不仅向本院提供了主债务人电话,还同意调解解决。本院又及时与主债务人联系,最初因主债务人电话有故障也一直未能联系上,后也采用短信方式告知相关权利义务及不利后果,几天后主债务人主动联系本院,表示原意调解。最终达成调解意见。

匠心办案 助企纾困化风险

在工作中,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匠心注入实干。从事审判工作多年,我始终将办精品案、开示范庭、做好调研融入日常审判工作中,从未停下成长的脚步。

我对案件质量非常看重,每年对全庭发改案件进行研究,找出差距,为今后案件审理提供思路。为法官之间加深沟通了解,加强协作配合提供新的渠道,我在民四庭时起草了商事法官联席会制度,为法院裁判合议庭评议起到了智力参考作用。

2019年机构改革后,我调整到庞公法庭工作,根据金融案件的特点,庞公法庭被确定为专门的金融审判法庭。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涉金融案件数大幅增长,呈现出新类型案件多、案件风险传导性强、审理难度较大、社会关注度高等突出特点。

针对金融审判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广泛开展了深层次的调研,展开讨论研判,进一步厘清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的标准,形成处理该类问题的统一裁判规则。2020年8月,我主持召开了金融机构联席会,她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20余条,最大力度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为提高审判质效,我带领全庭同志积极学习网络审判技能,积极开展电子送达、网络开庭、在线调解等工作,疫情期间,庞公法庭运用电子送达平台送达40件、133人次,成功送达82人次;运用网络开庭19件;在线调解9件,实现疫情防护、执法办案两不误。去年庞公法庭被评为全省“先进法庭”称号。

10月9日下午,襄阳彩诚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祺娟等一行人来到襄城区法院庞公法庭,将一封红底大字的“感谢信”送到了我手中,对维护企业权益表示感谢,感谢法官多方沟通协调,为他们排忧解难!

2020年8月,庞公法庭受理了襄阳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襄阳彩诚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罗某某(当事人)等22名自然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共11件,涉及22名自然人、11个家庭,标的额达300余万元,社会影响力大、涉及面广。对法官来说,以判决方式结案,任务量相对减轻,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而判决之后,原告的债权也不一定能够如愿收回。因此,我做好翔实的法律调查之后,联系各方当事人,向其透彻地剖析法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说服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将被告的还款期限往后顺延,给予了被告某投资实业公司充足的经济复苏时间,也为原告案涉款项的收回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方当事人的权利都得到了均衡和维护,为襄阳的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案件入选为襄阳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在一步步成长、一次次提升蜕变中,我内心对审判事业的热忱始终未变。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将继续用行动让每一次法槌敲响去回应对群众的期待,让每一纸判决成为一份公理告知书,让每一起案件都向人民群众传递公平正义。